首页 > 健康管理师 > 行业转型 >

【大健康产业特训营】产业升级五:养老服务行业解决方案

 国发(2013)35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我国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2.43亿,国家要积极应对人口老年化,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完善人才培养和就业政策。国发(2013)40号文件《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也提出,加快发展健康养老服务,在养老服务中充分融入健康理念。
 
 
学习国外先进产业模式,认清现实差距
 
 世健联健康产业分析专家在2015年8月29日结束的北京世健联45期大健康产业(健康管理师)集训营中,与来自医疗服务、营养保健品、健康咨询管理、美容养生、养老服务、孕婴童等十余个行业的200余名从业精英分享了一组数字:《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14)》显示,全国养老机构供需失衡,每千名老人床位数仅为20张左右。尽管供需失衡,却有40%的民办养老机构长年亏损,仅有9%盈利,与发达国家成熟养老体系有较大差距。
 
 差距一: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积极政策,但一些地方缺少相应的配套实施机制导致政策难以落实。
 
 差距二:养老服务业缺乏成熟的盈利模式,服务功能单一,没有形成完善的产业,相应的配套设施不健全。
 
 差距三:个性化、专业化养老需求得不到满足,提供一站式养老服务的机构更加少。
 
 差距四:各种层面的养老服务人员严重短缺,已成为我国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全国从业人员不足百万,每年人才流失率达40%至50%。
 
 差距五:公立养老机构门槛高、床位少,难以满足大多数老龄人需求,民营养老机构鱼龙混杂,行业缺乏统一的准入标准,专业化程度及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根据实际需求,走中国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在北京世健联45期大健康产业集训营《大健康产业发展现状及商业模式》课程中,专家提出,传统的养老服务业如果能通过产业转型和人才升级,未来将有广阔的拓展空间。若按老年人口与从业人员3∶1的比例配备,就能增加1000 多万人就业;以每人年消费2万元计算,2020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将达5万亿元。
 
 转变一:通过商业模式转变创造新的盈利模式。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养老服务需求。将医疗机构、保险机构、教育机构等与老年服务紧密联系起来。
 
 转变二:要加强从业人员继续教育。通过健康管理师等岗位能力培训培养具有老年医学、康复、心理、营养等方面专业知识的复合型健康管理人才。
 
 转变三:准入制度是走向行业规范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对从业人员进行严格的上岗培训,创建一批服务设施完善、信息网络健全、管理服务规范的养老服务新型代表机构。
 
 转变四:要医养结合,弥补养老服务空白。提供老年保健康复、老年慢性病管理、护理等多种服务项目,全面打造“居家、社区、机构”三位一体的新型养老服务体系。
 

 
(责任编辑:jkg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