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护士定位新角色:家庭签约健康管理师
时间:2017-06-05 16:32 来源:未知 作者:jkgls 点击:次
在“2017中国护理管理大会”上,厦门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洪丰颖为大家介绍了厦门开创的“三师共管”服务模式,作了题为《家庭签约“三师共管”——护士的新角色》的报告,引起了代表们的关注。中国健康管理师网现将报告主要内容分享给大家。
据洪丰颖介绍,“三师”队伍由1名三级医院的专科医师、1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家庭医师)和1名健康管理师组成。专科医师负责诊断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全科医生负责执行和监督患者的治疗方案,并将病情不稳定和控制不良的患者转诊给专科医师;健康管理师负责日常管理和随访,并对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进行干预和健康教育。该模式实现了医院、基层一体化,上下联动,推进了分级诊疗的实施。对于医院确诊的病情稳定的慢性病人,在社区首诊,无需住院,三师管理团队共同对患者不定期随访,进行健康宣教和护理指导,为患者提供全方位、个性化、连续性的照护服务。
“三师共管”服务模式中,护士充当健康管理师角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护理、公共卫生卫技人员,参加健康管理基础理论、慢性病健康管理相关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培训,合格者成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健康管理师,负责将签约居民分类分标管理,把重点人群区分出来,进行健康评估,个人健康干预计划制定、日常的随访与健康指导,强化个体化健康教育,旨在通过干预不良行为使患者早日实现日常自我管理。 “健康管理师犹如赤脚医生,奔波于居民家中,为慢病患者提供精细化、个性化服务,提高了慢病干预的质量和效率。健康管理师的引入,对于社区居民而言,能够控制健康危险因素,降低疾病发病率,从根本上提高健康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对于卫生主管部门而言,社区健康管理服务将预防保健和合理诊疗有效整合,并促进群众有序就医和双向转诊,提高卫生资源的使用效率;对于社区卫生服务提供方而言,可提高人们对卫生服务的满意度和对医疗服务的信任度,改善医患关系,并能够带动多种慢病在基层首诊。”洪丰颖说。 为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力成本,健康管理师通过可穿戴设备来进行重点人群的指标监测,有效减少随访工作量,并充分利用互联网+助力健康管理,通过手机APP软件进行健康管理,并进一步优化信息系统,简化操作流程,提升效率,并在数据统计、信息共享方面打造健康大数据理念,降低人力成本。
基层首诊、有序就诊正在逐步形成 医改成功的标志在于建立分级诊疗制度,而分级诊疗成功的关键在于落实家庭医师签约服务,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居民是否真正受益,医务人员能否积极参与。厦门的这一医改举措,让患者和医护都成了受益者,有了获得感。
护士价值得以体现 洪丰颖介绍说,“三师共管”模式拓展了护理专业的内涵和外延,满足了人们对健康的多元化需求,护理人员也在医改中找到了新的切入点,为医患搭起了新的桥梁,医护更紧密,护患更和谐,新的格局、新的视野为护理带来新的机遇。 《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不断拓展护理服务领域,要求破除护理工作领域的体系壁垒,横向整合医疗资源,优化配置,纵向建立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医护服务团队格局。厦门医改契合了这一要求,并让更多的护理人看到,护理工作大有作为,在慢病管理中不可替代。据中国健康管理师网统计,在6月25日即将召开的世健联第59期健康管理+大健康产业集训营健康管理师、中医健康管理师培训班中,来自全国卫生系统的医护人员报名所占比例已超过40%。而通过系统培训,学习健康管理基础理论、慢病管理、中医健康管理等专业知识,成为一名优秀的健康管理师,也是护理人员职业发展的未来方向。 “三师共管”立足大健康理念,关注服务环节痛点和居民需求,以问题为导向,构建的连续性、关注个体化的服务体系,赢得了患者的信任和认可,这是落实家庭医生签约的根本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