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中国健康管理师网!

预防医学基础知识(3)疾病预防和控制的策略和措施

作者:健康管理师    发布时间:2015-06-12 02:35

分享到:


(一)基本策略

预防保健是国家对公民实施的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综合性措施。每个卫生工作者都有义务为实施这些措施而奋斗。预防为主"是我国卫生工作的指导方针之一。广大卫生工作者必须充分认识预防为主"是必须长期坚持的策略,在制定预防保健策略和实施预防保健措施时,卫生部门必须与其他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和协作,建立有效的组织机构,培训各级卫生技术人员,共同开发和利用卫生资源,保证预防保健策略和措施的逐步实施。


影响人类健康有4大因素,即环境因素,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因素、以及社会因素;机体生物学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遗传、免疫等因素;生活方式、行为、心理因素,包括吸烟、酗酒、滥用药物、不健康的性行为等;卫生服务因素。这些因素又受到自然资源、生态平衡、人口数量和素质、居民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所以除了一些具体的预防保健措施外,实施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是我国预防保健工作的基本策略。


1.计划生育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虽然自20世纪70年代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出生率明显下降,人口增长过快的势头得到了遏制,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人口增长的绝对数仍然十分可观。人口增加过多、过快对土地、能源及其他资源和粮食的分配、使用、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都带来很大的困难,也使卫生资源无法承受,因此,为了保证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目标的实现,必须实行计划生育。


2.环境保护

环境与健康密不可分。人类不仅要适应环境,而且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也在改变环境,特别是固体燃料的消耗增加,生态受到破坏,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出现空洞,地表面紫外线辐射增加,酸雨增加,农药污染,噪声,水源污染等,都影响到人类自身的居住条件、生存和健康。为了保护人类健康,必须保护环境,营造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条件。


(二)疾病监测

预防和控制疾病有两大策略,即疾病预防控制的策略和措施及疾病监测。根据疾病监测的结果,制定相应的疾病预防策略和措施,这种策略和措施是否得当,又需通过疾病监测予以评价,如果得当,继续实施,如果不当,进行修改,修改后再通过疾病监测重新予以评价,如此周而复始、不断循环,使疾病预防控制的策略和措施不断完善。无论是疾病监测或预防控制疾病的策略和措施的评价,都需应用流行病学原理。


所谓疾病监测(surveillance of diseases)是指通过系统、持续地收集、整理、分析、评价疾病和死亡报告及其他有关信息,连续监视疾病的分布和趋势,并及时将这些资料报告上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并分发给有关人员,以指导疾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从而达到控制或消灭可预防疾病的目的。疾病监测的资料对计划、实施和评价公共卫生策略和措施是必不可少的。现代疾病监测包括三部分,即资料收集、资料分析和应答。


疾病监测的任务包括:

对人群中疾病的爆发、疾病的发生、现患、死亡、及其分布进行长期的监测,收集医院、诊所等来源的病人登记、病例报告;

对疾病暴发地区进行调查;

调查个体病例,特别是新来的人、不常见的疾病;

调查医院、诊所、居民委员会漏报的病例;

死亡登记、死因调查;

分离、鉴定致病因子;

评价生物制品、药物、以及其他措施对防治疾病的效果;

研究人群抵抗疾病的免疫情况;

收集有关环境、社会因素的资料;

研究人口统计数字,以及与公共卫生组织有关的信息。


传统的检疫只是被动地防止疾病的传入,而现代的疾病监测却是主动地阻止疾病传播。


现代疾病监测(所谓的第二代监测)包括对传染病、非传染病,以及引起疾病爆发和传播的危险因素,包括行为因素的监测,即所谓公共卫生监测。


(三)加强三级卫生保健服务

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基础薄弱,为全人群提供以医院为基础的卫生保健服务是不现实的。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逐步建立、完善了城乡三级卫生保健网,使居民能就近得到基本卫生保健服务。城市的市、区、街道三级卫生保健网和农村的县、乡、村三级卫生保健网在我国卫生保健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加强基层卫生保健服务

初级(基层)卫生保健是居民需要时首先接触的卫生保健服务,虽然各级卫生保健机构的卫生保健人员都有责任提供这种服务,但主要应由初级卫生保健人员承担,他们是居民健康问题的守门员,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做好了,社区居民就都可在工作场所和生活中保持健康,能用更有效的办法预防控制疾病,享受基本卫生保健服务,避免或减少疾病带来的痛苦,减少医疗费用的支出。


我国有80%的人口在农村,为农民提供基本的卫生保健服务,对保障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现实和深远的意义。由国家、集体和个人共同负担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解决农民基本卫生保健的最佳途径,必须大力发展。


(五)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

健康促进是促使人们提高、维护和改善他们自身的健康的过程(第一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渥太华宣言》,1986)是一切能促使行为和生活条件向有益于健康改变的教育与生态学支持的综合体(Lawrence W Grenn)。它通过教育和以社区为基础的项目、预防性服务及健康保护,促进体力活动、健身、控制吸烟、酗酒、药物滥用、计划生育、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减少冠心病、脑卒中、癌症和糖尿病、减少HIV/AIDS、性病、其他传染病,做好精神卫生,增加儿童免疫预防接种率,消除暴力和虐待行为,防止意外伤害、保障职业安全和卫生、环境卫生、食品、药品安全和卫生、口腔卫生等。健康促进强调创造支持性环境、激发领导者的政治意愿、促进群众积极参与、寻求社会的全面支持、政府的承诺、政策、法规和组织。健康促进涉及整个人群的健康和生活的各个层面,而非仅限于疾病预防。健康促进直接作用于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包括社会行为、生态环境、生物因素和卫生服务。健康促进运用多学科、多部门、多手段来增进群众的健康,包括传播、教育、立法、财政、组织改变、社区开发以及当地群众自发维护自己健康的活动。


健康促进的内涵包括:

健康促进工作的主体不仅仅是卫生部门,而是社会的各个领域和部门;

健康促进强调个体、家庭、社区和各种群体有组织的积极参与;

必须促进社会公平与平等,需要组织机构的改变和社会变革;

健康促进建立在大众健康生态基础上,强调健康、环境、发展三者的整合。


健康促进的5项主要策略(行动)是:

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政策倡导)

创造支持性环境(发展大的联盟和社会支持体系)

强化社区行动;

发展个人技能(给群众以正确的观念、知识和技能)

调整卫生服务方向。(WHO《行动起来,发展中国家的健康促进》,1989)


   健康教育是一种以健康为中心的全民性教育活动,通过适宜的手段,有计划的普及卫生科学知识,提高群众的自我保健能力,改变人们对健康问题的知晓率、认识、态度,鼓励人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进行健康教育的原则是:

       科学性;

       群众性;

       针对性;

       艺术性。


   健康教育不同于一般的卫生宣传。健康教育在健康促进中起主导作用。








健康相关医学基础知识目录


第一节  临床医学基础知识

一、疾病——身体系统的失衡

二、衰老与疾病

三、神经一内分泌一免疫调节

四、应激与疾病

第二节  预防医学基础知识

一、我国卫生保健的原则和措施

二、分级预防的概念

三、疾病预防和控制的策略和措施

第三节  康复医学基础

一、康复医学概述

二、社区康复

三、常见的康复治疗技术

第四节  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学

一、流行病学

二、医学统计学基本知识

三、循证医学的基本概念

第五节  安全合理用药

一、安全合理的用药原则

二、药物不良反应

三、特殊人群的药物治疗

第六节  急救与措施

一、常用急救技术

二、常用急救措施与方法




温馨提示

文章摘自,人力资源部指定推荐考试学习资料健康管理师岗位培训教材,了解更多知识内容,敬请关注中国健康管理师网(www.jkgls.com.cn)学习提高后续更新,亦可关注微信号:zgyyslm(健康管理师联盟),竭诚为您推送学习考试资料、健康产业动态,欢迎您的关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