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视角下的国民健康状态是怎样的?5月16日,《2016年全民中医健康指数研究报告》在京发布,以数据回答了这一问题。报告从中医角度对全民的中医健康状态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旨在了解我国居民的中医健康状态及影响因素,提高人民群众对健康的关注度,传播中医养生保健知识。
健康状态居民仅占五成
报告以中医健康指数为基本分析指标。
中医健康指数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衡量健康状态的指标,根据人体部位(脏腑、经络)的性质(虚实寒热)及程度(轻中重),将健康状况分为健康状态、中间状态和疾病状态,中间状态人群是“治未病”的重点人群。
报告显示
2016年我国居民中医健康指数为60.9,高于2015年2.2个百分点。健康状态比例为51.0%,中间状态比例为31.7%,疾病状态比例为17.2%,三成以上居民属于“治未病”的重点人群。
生活习惯与健康状态息息相关
报告从情志、饮食、运动、起居等居民生活相关因素入手,分析了生活状态与健康之间的相关性。
数据显示
经常有焦虑情绪的居民中41.4%处于疾病状态,没有焦虑情绪的居民中仅有4.1%处于疾病状态。
中医的情志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与人的脏腑功能关系密切。焦虑情绪最易导致肝气郁结,使肝脏功能失调,所以,大家不要一提到养生就首先想到‘我该吃些啥’,从精神上减压也很重要。
从饮食与健康状态的关系看,饮食习惯、饮食结构及饮食口味都会对健康状态产生影响。
饮食习惯
有吃夜宵习惯的人群中42.4%处于疾病状态,有不吃早餐习惯的人群中36.2%处于疾病状态,饮食规律的人群有14%处于疾病状态。
饮食结构
肉食为主的人群中25.4%处于疾病状态、素食为主的人群中18.3%处于疾病状态,荤素搭配的人群中14.9%处于疾病状态。
从运动频率来看,健康状态居民每天坚持运动的比例为41.5%,疾病状态居民每天坚持运动的比例为20.5%。这提示了合理而良好的运动习惯,是维护健康状态的重要方式。
按时起居居民疾病状态的比例为12.3%,夜猫子型、黑白颠倒和经常加班熬夜、睡眠不足的居民疾病状态的比例分别为33.4%和29.3%。
子时是23点到凌晨1点,午时是11点到13点,子时与午时是阴阳大会时,此时睡眠有利于养阴和养阳。子觉养阴,可以缓解阴虚,养护气血,让皮肤更有光泽,减少色斑,预防早衰,还可以消除疲劳状态,让脏腑得以休息,为人体储备能量。午觉养阳,可以缓解疲劳,提高工作效率,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肝脏疾病状态比例最高
从部位看,数据显示,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肝、肾、胃、肺和脾,每个部位疾病状态比例均超过4%。肝的疾病状态比例最高,为6.8%,具体表现为肝主疏泄,肾藏精,胃主受纳,肺主宣发肃降,脾主运化的功能失调。
从性质看,数据显示,在虚证的五个方面,阳虚、阴虚、血虚、气虚的比例较高;在实证的六个方面,热和痰的比例较高。
此外,报告提出,中医健康状态有区域特性,相较于西北区,华南区居民中医健康状态不佳,多见健康问题部位主要是肾、肝、胃,性质主要是阳虚、阴虚、痰、血虚。
专家认为
想要保持健康状态,需要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切实做到饮食、运动、情志、起居的规律化,注重身体正气、阴阳、脏腑的调理,并持之以恒,才能让身体处于正气充盈、阴阳平衡和脏腑调和的中医健康状态,起到‘治未病’的作用。
文:中国中医药报记者刘甦